编者按:为努力答好“教育强国建设,池州学院何为”的时代答卷,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全校上下以迎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,坚持深化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,深入开展自评自建工作。学校在校园网和官微开设“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巡礼”专栏,持续推送各单位在教育领域综合改革、专业建设、人才培养与管理服务育人过程中的特色做法与工作成效,共同推动本科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。
池州学院党委始终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和文明校园创建工作,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,坚持立德树人与科学发展并举,常态创建与长效机制并重,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进,以服务师生群众为抓手,努力打造“形神兼备”的文明校园,积极营创奋发向上的育人氛围。2024年,学校荣获安徽省第二届文明校园称号。
聚焦担当作为,领导班子建设向上向好。持续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,开展“一党委一特色、一支部一亮点”活动,实现基层党组织建设和“双带头人”教师党支部书记全覆盖,2个学院党委获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,4个党支部获全省样板支部创建单位,1个党支部获全国样板支部创建单位,2个党支部入选全省高校“双带头人”教师党支部书记“强国行”专项行动团队,1个党支部被授予“安徽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”,1个党员远程教育终端站点获全省“示范终端站点”命名,1名党员荣获“安徽省优秀党务工作者”荣誉称号。脱贫攻坚的先进事迹先后被《安徽日报》《中国教育报》报道,学校驻望江县土永村扶贫工作被教育部作为典型案例刊登介绍,工作队荣获“安徽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”。

聚焦立德树人,思想道德建设向上向好。学校入选全省“三全育人”改革试点建设高校,商学院和文学与传媒学院成功入选全省“三全育人”改革试点院系,均已通过评估验收。2025年培育校级“三全育人”综合改革和思想政治能力提升计划项目13项,持续巩固学校“三全育人”综合改革成果。学校创建了安徽省高校首家积极心理体验中心,在全省率先运用园艺疗法,连续三年被评为安徽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集体,2024年被安徽省教育厅评为安徽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。在全省率先出台大学生入伍激励政策,2024年,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、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、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联合印发通知,通报表彰近5年以来全国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,池州学院获“全国征兵工作先进单位”荣誉称号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专题报道了池州学院学生——武警猎鹰突击队女子特战大队队员赵璐璐的成长故事。在传统节日、雷锋志愿活动月、国庆节等重要节点开展网络思政育人活动,形成具有特色易班育人模式,连续两年获评全国优秀易班共建高校。

聚焦铸魂强师,教师队伍建设向上向好。学校坚持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,出台池州学院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方案、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办法、师德考核实施细则、师德年度评议制度等文件,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制度化、规范化。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评价的第一标准,在人才引进、评奖评优、年度考核、聘期考核、教师资格认定、职称评聘、岗位聘任、晋升晋级、项目申报中,将师德师风作为首要标准,实行“一票否决制”。近三年评选校级教书育人楷模30人、优秀教师20人、优秀教育工作者14人,省级优秀教师1人。2024年出台池州学院高层次人才高质量推进工作方案,新增国家级人才1人、省级人才4人;创新“年薪制”博士引进政策,现有专任教师978人,其中高级职称295人,博士352人;获批安徽省高端人才引育行动项目4项、安徽省中青年教师培养行动项目19项。

聚焦以文化人,校园文化建设向上向好。坚持“以文化人、以文育人”理念,不断加强和完善校园文化场馆等硬件设施的建设。2024年学校获评“安徽省文明校园”称号。学校先后成立家风文化研究中心、劳动教育研究中心,将家风教育、劳动教育作纳入实践性教学环节。家风教育文化、劳动教育文化分别荣获2021年安徽省教育成果特等奖。《中国教育报》以“池州学院与地方共建家风馆推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——擦亮家风传承‘记忆名片’”为题,在头版专题报道学校家风教育情况,家风文化馆被命名为安徽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。学校积极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校园文化氛围,广泛开展“高雅艺术进校园”“校园大舞台——徽风皖韵进高校”“科技文化艺术节”“青春大讲堂”“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”“校园读书创作”等活动,形成了一批校园文化育人品牌。2024年,评选表彰“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”宣传教育活动优秀组织奖3个、优秀作品40件,其中《徽韵池院 山水学林》入选教育部“水墨校园”绘画联播遴选名单。

聚焦文明和谐,校园环境建设向上向好。校园建设以徽派建筑为主体,校园规划功能合理,顺应山势水体,分区明确,形成完整的生态绿化系统。出台池州学院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实施细则、校园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办法、安全教育制度、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等文件,严格落实安全稳定工作目标责任制、包保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,构建人防、物防、技防联动的安保体系,建设“平安校园”。校园绿化覆盖率已达70%以上。学校举办文明班级、文明寝室、文明餐厅等活动,扎实开展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。开展省级节水节能型校园建设,被国家节能中心授予“重点节能技术应用典型案例技术应用单位”称号。2024年,学校获评安徽省节水型高校、绿色校园等荣誉称号。

聚焦规范有序,育人阵地建设向上向好。出台池州学院教师课堂行为规范、关于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实施方案等文件,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,高度重视课堂教学、学术论坛、报告讲座、媒体平台、学生社团等阵地的建设管理。加强融媒体平台建设,新媒体平台关注人数超14万人。微信公众号每日推送,开设“审核评估”“百舸争流”“学科竞赛”“身边的榜样”“新法速递”等专栏,策划“学霸宿舍”系列报道,产生较好影响。学校新媒体先后荣获中国大学生在线互动百强媒体、全国校园新媒体“融合共建四十强”、校媒人“联合培养突出贡献奖”和中青校媒(安徽)年度“十大影响力”校园等称号。2023年池州学院成功入选安徽省教育新媒体联盟首批常务理事单位;2024年2件作品获安徽省教育宣传工作“好作品”。2025年,学校微专业建设被人民日报、教育部官微关注推介,中国教育报要闻栏目以《高校微专业,“微”妙在何处》报道学校微专业建设成效。央视新闻《遇见你》栏目专题报道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杨朕利用暑期制作“微缩高铁”事迹,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,充分展现了学校育人成效。

池州学院文明校园创建,呈现出思想道德建设成效优、领导班子建设示范强、教师队伍建设素质显、校园文化建设活力足、校园环境建设日益美、阵地管理建设更加实的良好态势。学校将在此基础上,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,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,认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扎扎实实地把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建设引向深入,朝着建设特色鲜明的地方性应用型高水平大学迈出坚实步伐。
(供稿:宣传部/编辑:王敏、袁梦成/审核:刘胜、汤文益)